0 2 收藏
“新来港”想知道? ➪ 这里全都有!
大家应该在街头见过不少穿着不同样式校服的学生,有中式旗袍、水手服和英国学院风……为什么不同学校会设计不一样的校服?今日,港妈港两句就和大家看下有哪些款式的校服,顺便聊下香港校服的文化背景。
圣保罗女书院,全港首间穿校服的学校
1918年,圣保罗女书院规定所有学生必须穿着校服,希望学生加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分认同,成为全港首间要穿校服的学校。
随后香港其他学校纷纷效仿,但为了区分不同学校,便在在校服细节上下功夫。
比如在校服上加上不同颜色的腰带、蝴蝶结或者领带等等,用以形成每间学校独有的特色。有佛教背景的学校通常会采用黄色,而教会背景的学校则通常采用蓝色。
中式旗袍,尽显斯文静谧气
旗袍本于1920年代在上海盛行,因旗袍老师傅南下移民香港得以传入,后来成为香港独特的校服款式。
香港的旗袍校服大部份为蓝色,因当年蓝色染料昂贵,只有富人买得起,因此成为身份象征,后来蓝色染料便宜时,各校便使用蓝色旗袍,亦有学校使用白色。
图片来源:互联网
香港拔萃女书院就以其独特的蓝色旗袍式校服而出名,彰显着学校的传统与优雅。至今,一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直资和资助学校,比如真光、圣保罗、英华、协恩等知名学府,一直保留着以旗袍作为校服的传统。
此外,一些女校还特别规定学生梳麻花辫,强调了学校对清纯校风的追求。
水手服,别有活泼休闲美感
水手服又称水兵服,流行于一战之后的日本,领巾、衬衫、百褶裙是水手服的特色,别有一番活泼休闲的美感。
图片来源:互联网
早在20世纪40年代,水手服就已经作为校服款式之一出现在香港,但当时这种款式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
直到1970年代初,新法书院引入日系风格的水手服作为校服,这一举措迅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恰逢当时日本文化在香港逐渐流行开来,水手服的受欢迎程度随之水涨船高。
80年代和90年代,水手服在香港校服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成为了许多学校校服设计的首选,比如宝血会上智英文书院、观塘官立中学、罗定邦中学等名校。
英伦风校服,优雅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英伦学院风起源于英国,以优雅贵气着称的英国,在校服方面也很讲究。1960年代起,英伦风的香港校服出现在校园中。
英伦学院风的校服在香港很普遍,如东华三院各校、圣保禄学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等名校,都是采用英伦风的校服样式。
图片来源:互联网
通常男学生须穿着整齐的恤衫、领带、西裤及西装外套,女生则多穿恤衫、打领带以及半截裙。西装外套上绣有代表学院的校徽,更精致一点的校服更会配镶边外套。
值得一提的是,英伦风校服通常配格子裙。在风格上,香港的格仔裙校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苏格兰格仔裙,也有桌布式的格仔裙。
为节约水,改良校服
香港校服的演变,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1963年到1967年间,香港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制水期」。那段时间,因为缺水,所以每四天才供水一次,每次也只有四小时,因此有女学生向学校建议校裙可以减少布料的使用,例如改为无袖和较短的裙摆,这样在清洗时可以节省用水。
香港的伊利沙伯中学为了减轻学生家中的用水负担, 将校裙的布量减少,将白色有领裙改成蓝色无领设计。同时袖子与裙摆相继变短,布料也选用更为薄身的涤纶。
到了80年代,香港的供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学生们也就告别了昔日的清爽校裙。
校服代表学校形象,不可以随便穿!
一个学生身着校服,就代表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所以不少学校对校服的要求都相当严格,甚至有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传带校徽的校服的照片。
早前一位内地女生穿着香港中学校服进入香港大学,就引来热议,被批影响校誉。
2023年起,有内地旅客穿香港校服引发打卡热潮,一度遭到香港教育局**:校服代表学校,非该校的学生不宜穿上该校校服,令人误解他们的身份。可以看出,香港学校对于「校服文化」颇为重视。如果校服穿得松松垮垮、领结歪歪扭扭、没戴校徽、衬衫没有塞进裤子或裙子,是一定会被批评、甚至叫家长。校鞋无非是黑或白。
除了校服,香港学校对于学生的形象可以说是「从头管到脚」,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香港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天穿校服、校鞋,整齐划一。袜子一定要是纯色,不可以有logo,不可以穿船袜。
男生头发不得超过眉毛。女生头发根据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多数学校不允许佩戴手表和饰品。女生的耳环是例外,但也对款式有严格限制。
香港校服的设计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美观性。香港的小学阶段,算上春夏秋冬装、正装、便服和运动服,七、八套校服是很正常的。
通过穿着校服,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增强彼此之间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香港校服文化是香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香港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香港社会的独特魅力。
你还想直到哪些香港学校有趣的事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互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