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科通
LV8
2025-01-20

陪港人走过126年,和你讲讲这艘渡轮的往事


在维多利亚港,有一种别具一格视觉享受,摩天大楼耸立的海港上,时不时「漂」着一艘艘很有年代感的轮渡,她就是天星小轮。


大家在香港应该都坐过天星小轮,但有没有了解过,它为什么会在繁华之巅的维港占有一席之地?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今天,香港百科通和你一起来看看天星小轮的历史故事。


打破两地居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1880年,一位印度商人创办天星小轮的前身「九龙渡海小轮公司」,用一艘蒸汽船来往尖沙咀与中环之间。


后来,香港九龙仓集团收购这家公司,并在1898年5月正式成立「天星小轮公司」,开始接载市民穿梭维港。


当时的天星小轮船队,由5艘燃煤单层船组成,渡轮40分钟一班,每位乘客收取5分钱船费。


图片来源:香港地方志


那个时候,香港阶级观念分明,只有外国人才能乘搭天星小轮头等舱,后来演变成只要有钱买票及衣履整齐,便可以乘坐头等舱。


过去因为交通不发达,坊间流行这种说法:香港岛与九龙居民「老死不相往来」,但渡海轮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二战期间,承载战火仍坚持疏散难民


虽然只是小小的轮渡,但天星小轮在二战期间坚定守护着香港。


1941年,日本攻打香港,尽管战情严重,但天星小轮仍然维持运营,坚持疏散在九龙半岛的难民和军队。


受战火影响,天星小轮船队的两艘船只直接被日军击沉,还有三艘也沉没于大海之中。


战争使天星小轮的服务停顿了三年零八个月,直到1949年,才重新恢复航行。


图片来源:互联网


直至今日,依旧保持着复古造型


现在的天星小轮船队由9艘双层船只组成。每一艘船都以「星」字命名,如晨星、北星、耀星。船上的星星元素都非常多,五角星的救生圈、座椅上的五角星图案,甚至船员水手服也印有星形图案……


除了星形图案,天星小轮船身白绿相间的色调,传统的内部装潢,可前后调校椅背方向的长形木椅,还有船内的木制地板和设施,都保留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怀旧复古风格。


图片来源:Facebook(The “Star” Ferry 天星小轮)

 

过去,天星小轮用燃烧煤炭所产生的蒸汽来发动,被称为「过海火船」,后来开始引入以柴油作燃料的渡轮;直到2020年,天星小轮开办时的第一艘渡轮「晓星」,被改装成柴油及电力混能。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最惬意的过海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往来香港岛与九龙的居民都是依靠天星小轮出行。


直到1972年,红磡隧道通车;1982年,地铁荃湾线通车,天星小轮过海不再是大家唯一的出行选择。


自然而然,天星小轮被冷落了很多。


但即使如此,依旧有一些港人在不赶时间的情况下,愿意花多一些时间慢悠悠过海,享受忙里偷闲的时刻。


看着水手在船上抛绳、岸上拉绳、人手控制船舱吊板,感受习习海风,环顾维港景色,那一刻的放松,是其他交通工具给不了的。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如今,天星小轮已经在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往返穿梭126年。它独特的生命力,就像香港这座城市一样,开放且包容。


好啦,这期分享就到这里了,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乘坐天星小轮,欢迎加入香港百科通活动圈,分享你和天星小轮的故事~


#天星小轮 #港岛 #九龙 #维港 #中环 #轮渡

0
評論 (0)
0.0714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