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看到网友在香港百科通网站分享,他说来香港工作后不太能理解这点:写字楼里的卫生间居然上锁,每次要和前台拿钥匙才能去。 图片来源:香港百科通网站 不知道一些刚来香港工作的朋友,会不会同样好奇这种操作?帖子下面也有网友解释是为了避免有闲杂人随便使用。一般来说写字楼的厕所属于私地方,商户(公司)交了管理费,才有使用权,毕竟不是公厕,来者不拒。 另外香港人普遍注重的隐私,对他们来说,厕所是私人场所,上锁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隐私。 今天就来和大家讲下香港的厕所文化,以及人有三急时,如果在香港快速找到公厕? 学校厕所也分公私 除了写字楼,一些学校也会对厕所上锁,之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说他到香港理工大学实习,接待人员就给他一把钥匙,说是厕所钥匙,离职时需要归还。 图片来源:互联网 原来这间大学的教学区厕所是供学生使用,不上锁,但办公楼、实验室厕所则是给职工使用,需要钥匙。 他还特意比较了一下,相较学生用的厕所,职工使用的厕所会比较干净,大概率时因为使用的人比较少,要有钥匙才能用。 在香港,怎么找公厕? 在香港,如果不幸运遇到上锁卫生间,不妨换一个思路,找公厕。这里建议大家在手机下两个APP:厕宝Toilet Buddy和Toilet Rush 冲厕,可以帮助你随时随地找到厕所。 图片来源:互联网 厕宝Toilet Buddy是一个帮你快速在香港找厕所的手机软件,覆盖全港超过8,000间厕所、公厕及育婴室资料,直接帮你随时随地筛选出最接近的洗手间位置。 而Toilet Rush 冲厕也提供了找公厕、育婴室、洗澡间及饮水机的功能,比较特别的功能在于,冲厕APP可以查看实时轮候时间功能及取钥匙功能。 在香港,真的不用担心上厕所的问题。在商业区,随便走进一家购物商场都能找到干净明亮的厕所。香港地铁站内也会配备厕所,但就需要先刷卡进站,如果着急的话也可以向工作人员求助。 香港公厕历史 香港公共厕所的出现与卫生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当时的卫生非常恶劣,不少人都是在野外隐蔽处解决生理需求。 1841年6月,香港爆发了致命的痢疾,正因如此,当时有外籍医官提出设置公共厕所的要求。 19世纪末,香港开始在中环区建设公厕。早期公厕,因为土地珍贵而设计成地下公厕,现阶段仅有的一个历史地下公厕,是中环的的威灵顿街公厕。 图片来源:互联网 1901年到1942年,香港总共兴建了十三座公厕,基本都建在中环和上环这些华人聚居的社区。然而,当年的地下公厕都主要以男厕为主,谢绝女宾。 20世纪初,一些地产商看到了公厕的商业价值,开始在他们的地产社区中修建公厕,这一做法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2000年开始,香港开始实施一项庞大的公厕翻新计划,涉及全港大约800个公厕。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香港的公厕分类丰富多样,有地底厕所、淋浴公厕(一般这种浴室是给露宿者,或者居住条件很差的市民用的)、流动厕所和无障碍厕所)。 近年来,香港的公厕在设计上不仅注重实用性,还体现了人文关怀,设有婴儿护理台、婴儿安全座椅及小童高度的坐厕和洗手盆等。 如果你刚来香港生活,应该能发现香港的厕所文化和内地有一些不同,比如香港多为坐厕,内地则为蹲厕。另外,香港的厕所大多有这个标识,而内地比较少见。 图片来源:互联网 原因是2003年非典就是通过马桶排水口在整栋楼里传播,盖马桶盖能够相对有效避免。可以说,“冲厕前盖上厕板”是独属于香港的ptsd。 好啦,这期厕所文化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在香港有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欢迎前往香港百科通网站留言,网址在这里:https://www.hkbaike.com.hk/。这里有超多新来港朋友,还能随时随地看到香港有哪些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