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香港熱心幫扶的社會氛圍那麼濃烈! 昨天是香港迴歸28週年,一份授勳嘉獎名單被不少人關注,其中兩位普通人,地盤建築工和醫管局文員,獲得一項極高的榮譽——銅英勇勳章。 香港警察社交平台視頻截圖 要説這個勳章分量有多重,就不得不和大家介紹香港授勳及嘉獎制度。 香港每年都會公佈一份授勳名單,表彰一些對香港做出貢獻的人士,其中名字中帶“英勇”的勳章分為三個等級,金英勇勳章、銀英勇勳章和銅英勇勳章。 金英勇勳章(MBG):頒給見義勇為,無懼高度危險,堪稱英勇行為最高典範的人士。一般來説,MBG多為追授,就是獲得嘉許的人已經犧牲。 銀英勇勳章(MBS):頒給在個別事件中英勇非凡,堪稱典範的人士。 銅英勇勳章(MBB):頒給在個別事件中英勇過人,殊堪嘉許的人士。 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年只有銅英勇勳章,沒有金英勇勳和銀英勇勳章。 兩位普通人憑什麼獲獎? 這兩位普通人之所以能獲得銅英勇勳章,是因為去年4月10日,香港佐敦華豐大廈發生嚴重火災,他們奮不顧身衝入火場救人。 當時,逾60年樓齡的佐敦道華豐大廈突然起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滾滾濃煙從窗户冒出,甚至有居民坐在窗邊揮舞毛巾求救,唐樓大廈變成煉獄火爐。 圖片來源:無線新聞 地盤建築工文雪良,當天下班後,看到華豐大廈冒出滾滾濃煙,便迅速聯同數名地盤工友,利用載人吊籠將受困居民從高處救出,救出十多位居民。 隨後,他擔心火場內仍有被困居民,在沒有防煙面具及保護衣的情況下,再次逆行進入大廈救人,過程中吸入不少高温濃煙,所幸最後成功救出5名被困住户。 圖片來源:當日火災情景再現(香港警察社交平台視頻) 另一名救援者,醫管局文員周沚諭,他是香港民眾安全服務隊(民安隊)隊員。 當天他也是下班後,經過華豐大廈發現有火災,便利用在民安隊所學的技能,通過架設梯子和緊急疏散技巧,成功救出十多名居民。隨後也用水喉射水控制火勢,避免火勢蔓延。 救人過程中,周沚諭被樓內煙霧嗆到的一度呼吸困難,也因為當時現場一片漆黑,差點找不到逃生的路線,情況相當危急。 圖片來源:當日火災情景再現(香港警察社交平台視頻) 為了表彰兩人的奮勇救人行為,政府決定頒發他們銅英勇勳章。 除了這兩位普通人,還有一位政府人員,飛行服務隊拯救員何沅桐同樣獲銅英勇勳章,去年11月強颱風“銀杏”襲港期間,她在香港東南約320公里遇險的一艘躉船上,營救了七名船員。 除了英勇勳章,香港還有“好市民獎” 不得不説,香港真的很注重維護這種共善社會氛圍,對於做好事的人都非常上心對待,除了英勇勳章,也特地設置了“好市民獎”,鼓勵大家在適當時伸出援手,凝聚正向能量。 據悉,“好巿民獎”每年頒獎兩次,每位“好市民獎”獲獎者會收到獎狀及3000元獎金,“全年好市民獎”獲得者則有4000元獎金。 圖片來源:香港警察 Hong Kong Police 迄今為止,已有超過4000名香港巿民獲得“好市民獎”。 最年長的獲獎者是一位87歲的奶奶,她在早上游泳時,發現有人溺水,便其他游泳者合力救起溺水者。可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看到香港政府為他們高調頒獎,有人覺得,這些行善者應該都是出於低調心態做好事,香港政府這麼高調,會不會違揹他們當時救人的初衷? 但也有人説,恰恰是這種“高調”行為,讓好人好事得到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大家能相互影響,看到有需要的人和事,願意伸出援手,形成社會普遍現象,所以香港熱心腸的人才那麼多。 那麼,你對於這種“高調”給行善者頒獎的行為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