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由香港公眾考古學會主辦,集思港益和香港孟子學生協辦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及李鄭屋古墓導賞活動”在香港九龍深水埗區圓滿舉行。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市民參與,共同探索了這片充滿歷史韻味的土地。
活動當天,香港公眾考古學家黃家豪博士作為主講嘉賓,帶領參與者深入瞭解了前深水埗配水庫的歷史與建築特色。黃博士詳細介紹了配水庫的建造背景、結構特點以及其在香港供水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前深水埗配水庫不僅是香港百年供水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歐洲傳統建築風格與羅馬特色完美融合的典範。其獨特的花崗巖石柱與紅磚拱券結構,展現了古典建築的莊嚴與穩重,讓參與者彷彿置身於歐洲古典建築之中。
隨後,參與者們前往李鄭屋漢墓博物館,繼續探尋歷史的奧秘。黃家豪博士向大家講解了李鄭屋漢墓的發現過程、墓室結構以及出土文物的歷史價值。他強調,李鄭屋漢墓作為香港迄今唯一一座東漢磚室墓,不僅反映了東漢時期先民的生活面貌,更是瞭解漢代時期生活狀況和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墓室內的出土文物,如陶製器皿、青銅器物以及刻有“大吉番禺”字樣的墓磚,都生動地展現了漢代民間的生活場景和文化特色。
在導賞過程中,集思港益主席古啟瑨表示是次活動可以使公眾對香港水務工程及漢代文化有更深入瞭解;而李鄭屋漢墓更是定下了香港文物保育的先河,更對研究嶺南地區的漢墓有重要的作用;副主席方嘉偉也表示,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對深水埗區歷史文化的瞭解,更感受到了香港在文物保護與活化方面的努力與成就。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更多市民有機會親近歷史、瞭解歷史,從而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參與活動的市民們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一位參與者表示:“以前只是路過這些地方,從未深入瞭解過它們背後的故事。今天的導賞活動讓我對深水埗區的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惜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另一位參與者則表示:“黃家豪博士的講解非常生動有趣,讓我彷彿穿越回了那個時代。希望以後還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我們能夠繼續探索香港的歷史文化。”
此次導賞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一個瞭解深水埗區歷史文化的平台,更激發了大家對文物保護與活化的關注與熱情。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市民加入到探索和保護香港歷史文化的行列中來,共同書寫香港歷史的新篇章。
結束語:
香港公眾考古學會將繼續致力於舉辦更多類似的導賞活動,讓更多市民有機會深入瞭解香港的歷史文化,感受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同時,也呼籲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共同守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讓它們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